欢迎访问BB平台体育网站!

千层石,庭院假山,假山园林,假山石材-BB平台体育

全国服务电话18325701777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联系方式

地址: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钓台村

联系人:卓经理

手机:18325701777

网址:www.wd369.com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下乡记“梦里水乡“上犹县:递给世界的“五张名片”

发布时间: 2023-11-17 17:22:55 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缓缓从城区穿过,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主城区分为南北两半。犹江两岸依偎着两条长长的大理石步道。夏夜的河风吹拂,步道上人们来来往往,与两岸的霓虹灯相互映衬,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。

  近年来,上犹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,立足“生态休闲度假区”功能定位,着力打造以“一块石”、“一幅画”、“一杯茶”、“一列小火车”、“一条鱼”为内容的生态旅游“五张名片”,打响“梦里水乡、美丽上犹”形象品牌。

  五一期间,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“进百村,访万民,写万字——在基层洞察中国”采访小分队来到了这里。15新闻班的几位同学探访了上犹县递给世界的这“五张名片”。

  曾用来灌溉农田、洗衣做饭的犹江河缓缓从城区穿过,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主城区分为南北两半。犹江两岸依偎着两条长长的大理石步道。夏夜的河风吹拂,步道上人们来来往往,与两岸的霓虹灯相互映衬,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。

  近年来,上犹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,立足“生态休闲度假区”功能定位,着力打造以“一块石”、“一幅画”、“一杯茶”、“一列小火车”、“一条鱼”为内容的生态旅游“五张名片”,打响“梦里水乡、美丽上犹”形象品牌。

  五一期间,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“进百村,访万民,写万字——在基层洞察中国”采访小分队来到了这里。15新闻班的几位同学探访了上犹县递给世界的这“五张名片”。

  四月中旬,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犹江河北,大批老建筑正被拆除。往南走,则是新建中的大批小区,而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就在其中。

  画室由正门向两轴延展开来,红蓝相间的招牌,赋予了它本身的色彩内涵。由于是旅游淡季,园区往来的游客较少,如果大门两旁没有悬挂着题有“上犹油画,递给全世界的文化名片”的横幅,人们可能会错过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。

  园区内就没有闲置的房间,每间画室都摆满了画师们的作品。记者参观时,有些画师正在画室创作,钟来福就是这里面一位。当我们走进画室,他正拿着画笔创作一副关于瑞金革命圣地的油画。

  十六年前,22岁的钟来福决定去县里的职业学校学习油画,三年后他去往深圳打拼。油画产业园创立之初,曾赴深圳大芬油画村等地举办了人才招募活动,这吸引了钟来福。作为在深圳漂泊的赣州人,看到家乡有这么好的发展机会,他选择了回家。

  “大城市好是好,厉害的人太多了,压力也很大,在公司画画常常会出现一幅画改四五遍的情况,吃不消,而且租房什么的开销也大,一年回家一次很想家的”,钟来福这样评价他在深圳将近十年的生活。来到上犹油画园,他觉得是真正回家了。

  和钟来福一样,被吸引到上犹油画园的画师还有很多。园区倡导“引进来,走出去”的发展思路,通过减免店租、免费提供艺术家工作室、给入驻的艺术家提供性能好价格低的艺术公寓等优惠措施,截止到2017年末,共有109名重量级画家入驻,3000余从业人员,以及64家文化企业。

  作为上犹“五张名片”的“一幅画”,除了发展油画销售,上犹油画园还希望打造集旅宿餐娱为一体的旅游区。在园区旅游,不仅能对画作进行欣赏和交易,还能直接上手学习油画。目前,园区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后期基建有望年底竣工。

  园区在发展的同时也响应了政府扶贫号召。来自上犹县犹石乡的田洁因先天残疾,初中毕业的她,在油画园的免费资助下学习油画。学习油画的第二年,她一个月已经能卖掉四五幅画,挣两三千元。对这个本来只能靠父母在砖厂搬砖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,现在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能满足基本生活。

  油画家陈子荣先生创立的油画产业园向我们展示了很好的发展前途。目前该项目总投资已超越16亿元,规划用地100亩,主营的油画产品远销53个国家及地区,销售额达2亿元。

  目前,该产业园在国内主要辐射的区域暂局限于广东和福建地区,在国内别的地方知名度还不够,要成为像深圳大芬油画村这样大的品牌,这个在小县城发芽的产业园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。

  走进上犹县梅水乡园村,入目便是茶园。古式的建筑风格搭配着现代化的柏油路,房屋侧面的白墙上展示着一幅幅有茶元素的漫画。绵绵细雨中,三五村民在门前的茶园里采摘新茶。放眼望去,千亩茶园绿意盎然。

  园村是“十三五”贫困村,全村人口三千多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2户,耕地面积912亩,种茶历史悠远长久。为实现绿色发展,该村依托原有的茶产业优势,以省级企业“犹江绿月”公司为龙头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茶产业发展模式,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,雇佣长期和季节性用工,反租倒包,收购贫困户茶叶等方式,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,走出了一条绿色牌发展之路。

  每年的3-6月,是上犹县的“茶香旅游季”,来梅水园村观赏茶园、采茶制茶、品味茶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
  在犹江绿月的茶园中,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加工制作毛茶的全过程。“我们每次来都会将自己采的茶晒青、杀青、烘干后制成这样的一小包带走,自己做的茶喝起来也格外清香”,一位游客走出制茶房后对记者说。

  除了全力发展茶产业,园村还开发了“以茶促旅、茶旅结合”系列新产品,新建了茶艺表演中心、茶园游步道和观景台,组建了客家茶艺表演队。如今,园村获得了“全国茶叶发展示范县”、 “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”等称号。“以茶促旅、茶旅结合”的产品,不仅带动了园村经济和民生的发展,也促进了民宿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繁荣。

  虽然茶产业和旅游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,但园村的发展困境依旧需要我们来关注。从村头走到村尾,能够正常的看到在茶园里劳作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村民,而年轻的村民更多选择外出务工。如何留住园村的年轻人才,增加园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,是园村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。

  陈有良是“犹江绿月”公司的负责人,谈起园村的现状,他说:“一个公司的富裕不算得上什么,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富裕才是我们的目标,我们大家都希望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好。”

  三十年前,陈有良的爷爷开始在园村种茶。如今,陈家已经在园村种茶三十余年。现在,陈有良的两个儿子也和他一起,走在这条绿色的发展之路上。

  随着“亨通168”小火车一阵嘹亮的鸣笛声,赣南森林小火车缓缓驶出站台。游客们从园村站上车,一路穿梭在南方林区的青山绿水中。

 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未解决林区木材运输问题,赣南人民建造了一条长达65公里的窄轨铁路。但持续性的森林采伐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因此国家对南方集体林区实施改革,赣南森铁一度停运。

  十四年前,森铁处曾与当地旅行社合作,虽修复了线路,但该旅行专列还是没能继续运行。

  为将“一列小火车”打造成独具历史底蕴、品质独特的“旅游+工业”项目,上犹县先后投资了2000多万元。同时开展了沿线多公里的铁轨修复、清表,道路两侧清理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,新定制了两列质量好、性能高的小火车。

  新版小火车造型仿古,车厢里是两排整洁的木制座椅,铁皮车头挂着红底白字“亨通—168”的铭牌,绿皮车身用黄漆喷印着“赣南森林小火车”几个大字,车身中部“新建—园村—窑下”清楚地告诉人们它见过的风景。

  赣南森铁的重新运行,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,助力了扶贫攻坚工作。开发与扶贫紧紧结合,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,转变了赚钱渠道,带动了农村交通运输、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。

  经营桂花园农庄的罗诗高满脸笑容地说:“沾森林小火车的光,逢上周末或节假日,农庄日接待量有10桌左右,收入比较可观。”

  独具特色的“一列小火车”,有我国南方林区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,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“世界级旅游珍品”。从最初的木材运输到如今的生态观光旅游,赣南森林小火车跑出了一个生态旅游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。

  “趁着五一假期,带着孩子出来散散心,亲近一下大自然。”游客陈先生如是说。

  轰隆隆的火车运行声慢慢的接近,又是一阵鸣笛声,这列小火车停了下来,等待着它的下一批乘客。

  梅水乡新建村的马路边,一座围屋悄然兴起。从入口望去,只见方寸之地生机盎然。古朴的建筑中随处可见别致的小景点缀,这便是上犹县奇石博物馆。

  博物馆是一座圆形的客家围屋式建筑,线条简单,与石头厚重沉稳的气质相照应。馆区分为内馆和外馆,设有服务大厅、中庭、奇石交易市场、游客服务中心、大型生态停车场、文化广场。

  北京首都图书馆仅存的一部宋代《云林石谱》,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著名的奇石及其产地,上犹县产的“上犹石”名列其中。

  位于赣江上游的上犹县,其山峦起伏河流密布的地理环境,使得当地地质结构较为复杂,矿产资源多样。县区拥有的610条河流中孕育出的20多个奇石品种,让这个小城拥有独特的魅力。

  2012年,上犹被评为“中国观赏石之乡”,成为江西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。为了展示这数百种奇石和天然矿晶石,2018年2月博物馆正式开馆。

  上犹县围绕“一块石”,建立奇石交易市场,引进总投资1.6亿元的赏石文化城项目,借力“玩石、赏石、换石”等习俗,以“石文化”为特色,打造一个知名奇石交易、观赏、展示的特色人文景区。

  走进上犹县陡水湖景区,湖面碧波荡漾,湖水干净清澈,群山绵延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域资源使得当地渔业资源丰富。

  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,上犹积极地推进“产业+环保+旅游”,发展“上犹江”生态鱼产业。目前,全县水产品养殖水域面积5万多亩,成为该县一项富民支柱农业产业。

  上犹以“一江五湖”为重点区域,大规模“人放天养”生态鱼,坚持开展捕鱼节、鱼宴烹饪大赛等渔事活动,形成了以吃鱼宴、听渔歌、赏渔景、观渔趣、钓湖鱼为内容的渔文化和鱼产业链,上犹的“一条鱼”品牌建设也慢慢变得丰富。

  据初步统计,上犹县域内的鱼类资源有13科62种,主要有千年鱼、银鱼等特有鱼类和斑鳜、鳙鱼、鳊鱼、刺鲃等经济品种。优良的水源,养出的鱼色泽鲜亮、肉质鲜嫩、口感香甜,“上犹生态鱼”也凸显品牌效应。

  2017年1月,上犹举办“捕鱼节”,让游客现场参与捕鱼和鱼宴烹饪,零距离品味“上犹江”生态鱼的健康、鲜美。同时打造休闲垂钓基地,只要一根鱼竿、一串鱼线、一枚鱼钩,人们便可席地垂钓,享受渔趣。

  水净鱼跃游人欢,上犹山水更留人。上犹的“一条鱼”,在陡水湖纯净清澈的水里不断成长。

  除了“一块石”、“一幅画”、“一杯茶”、“一列小火车”、“一条鱼”这五张递给我们的名片,梦里水乡上犹县步履不停,正带领着犹江儿女,在犹江河畔探索着新的生态发展道路。

  对于家乡,任何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记忆。小时候认为这个小县城就是全世界,它有最美的河、最迷人的风景和最善良的人。当你见过更大的世界再回去,你会看到美丽的另一面。相较之下显得或许落后、或许贫穷、或许并不如想象美好,但它在努力、在变好,就像我们一样。

  对于家乡,任何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记忆。小时候认为这个小县城就是全世界,它有最美的河、最迷人的风景和最善良的人。当你见过更大的世界再回去,你会看到美丽的另一面。相较之下显得或许落后、或许贫穷、或许并不如想象美好,但它在努力、在变好,就像我们一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上一篇:精彩展示!上犹非遗文化“活”啦!

下一篇:陕西旅行景点公共标识 保证言语环境